附錄: 1987~1995 國內母語教學 畫冊 ─→  ● 
教授論壇「語言政治與政策學術研討會」1995年12月9日  主辦:台灣教授協會
新 時 代 的 台 語 文
           財團法人 育德文教基金會  林繼雄 主講
●→台 語 文 版 現代文前景 EDUTECH
內 容 索 引
  前  言

                          
1. 國語漢字白話文
 為全民教育之便,教育部指定既有漢字中的十分之一 為國民教育用的「國字」而來設立國語文。 因為這些有限國字,不能包括可適宜表出各地族群的情感話音的文字,國語文僅可用為事務溝通的文書。
                          
2. 鄉音口語文學
 為民眾的心理健康,需要有描寫該族群傳統的個人真實感情的鄉音文學。鄉 音文學貴在語音,所以除了表意的漢字以外,需要有能夠充分而自由地表現出聲音的「音字」。
                          
3. 音漢混合型 的 台文
 台灣原住民的基本口語,不是漢語。台灣話、客家話以及現代各地語言,均含有相當多的非漢語的話句,包括歐美日外來語。這些均應使用適宜的音字來記述。如此寫出來的現代化語文,稱為「音漢混合型」語文。
                          
4. 拼字 與 音標
 音標是研討聲音時所用的解析性工具。文字是人的理念的代表物; 常用某些標音文字,如拉丁文字,拼成線型組合來表示個語辭的文字。這叫做「拼字」。 要當為族群的文字,必須使用約定好的拼字辭,而不是臨時解析口音的音標。
                          
5. 個別族群 的 拼字辭語文 
 各族群應該就每個話句,考察大家的說話習慣去研討出個代表性的拼字辭。未悉或遺忘的漢字句及不該用漢字寫出的非漢語句,可用拼字辭來代替。 利用部份的拼字辭,亦可寫出各族群的音漢混合型文書。
                          
6. 國民語文教育 的 程序
 台灣各族群,可在學前就學好拉丁文型的生活文書。兒童進入小學以後才來學習漢語及漢字辭。各族群的拼字辭,可用電腦技術互相翻譯。漢字辭部份,盡量要可互通。中學以上程度的「事務性語文」就可成為相同的漢語文體了。 
                          
7. 國際化 的 社會環境 
 讓國際訪客易於適應,也能使本地人不畏向國際上發展的台灣社會環境,是吾人當前該努力的台灣國際化的方針。充分參照西歐人士對拉丁文字的拼字法適用,是第一步。在工商運營上,儘量利用現代化的自動化電子工具,來謀求迅速及高效率,是國際化的中心課題。
                          
8. 科技發展 為 核心 的 努力方針
  科技教育的本土化可由音漢混合型或全拉丁拼字型的本土各族語文的利用來達成。科技術語全部使用原語而不用漢字來譯。外國科技新獻,可用電腦的立刻自動翻譯來供應給國人。於是,科技教育書籍就可完全本土化,而科技論文亦可用本土語文來著,然後依需要,翻寫為漢字文來出版。
                          
  結 語
    


 

[前 言] 一個新時代的語言政策,應該由「語文法」的制定開始。 這是因為若無文字,心意就不能傳播及流傳,若無文字, 就無法將個人的知識及經驗,匯集成為國家民族千百年的文明成就。 

  本論文,著眼台灣的現況,提出建設性的台灣人的語文方針。 所謂的台灣人,是指居住在台灣的所有族群中的般人民,其母語及鄉語互有差異,而每人的文字智能亦高低不同。
 
  文中將提到: (1)鄉音口語文學,  (2)學前幼兒的文字教育, (3)事務性語文和生活中的情感性語文, (4)各語言族群間的文字溝通, (5)國際上及科技上開放包容的語文策略,等項。
 
  這套台語文方針,是本基金會多年來在民間推廣的結論。 台灣人旦捨棄獨尊華北語文的心態,而重新由現時生活在本地的普通人的觀點,顧全自己也關懷身邊智能較低而受限於文字表達的同胞,則理應由衷接納本論文所提的方針。
 
  欲使全國民眾使用的語文,應該避開深奧的論議,而以每個不是中國聲韻學家的普通人民也能順暢地使用為基準; 這需要由各階層民眾的參與結果來做判斷。
  
  本基金會設在民間,就是要用國內外實地推廣的成果來研判本方案的實質可行性。註 1 迄今九年,結論顯然是值得滿意的;  因茲提出報告,以便同協力來努力推廣實施。

   
一 國語漢字白話文 
 
  1917年北京的文學家推出了白話文運動以後,教育部為全民識字之目標來規劃既有漢字的十分之一 
為國民教育用字,而特稱為國字。  今日吾人所稱的國語,應該就是僅使用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四千八百個國字所編造出來的語言。
 
  這種語言,既然以有限的漢字為依據,實際上無法使各地人士自由寫出自身成長間所學習累積起來的鄉語。 大部份屬於地方情感的語辭,不定找得到適宜的國字,所以就無從表現。
 
  由於開發的地緣,吾人所知的國語白話文,乃依照華北口語習慣來編寫的。  此與各地方的口語習慣又有不少的出入。  於是,為了國語白話文的推行,應該先使人們自幼成長在沒有地方口語習慣及情感語辭的環境。 這就是為什麼在台灣,人們被禁止說母語,而特別在小孩面前必須說國語。 目的是要讓下一代的台灣人,腦中只有那幾個國字,而以此來建構生涯的語言和語文能力。
 
  其實,只要正確體認到,國語白話文是僅用於「事務性」目的的(後述),則再也不需要禁絕人際溝通所用的各族母語。 據十月二十五日報載台灣省文獻會提議,國語文捨棄北京腔而改用台灣通用腔來閱讀。 若能進一步容許各族以母語音來學習國語文,必有助於解除台灣人民的發音困境。


二. 鄉音口語文學
 
  在過去禁止台語的時代裡,台灣人的嬰孩,生下來應該只准哭出"哇 " 或"哇,哇",因為國語中只有這個字。 此後,也只准許他們聽到國語中所存在著 的語辭。  如此,他們才會成為只用國語去感受,也只用國語去思維去表達的人群。
 
  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是人心中豐富而細膩的情緒,和能體諒別人心 意後以最適宜的話句來交換心情的能力。 這些是族群千萬年來所體驗而累積下來的人性本質。 其表現與精緻化,是鄉音文學(方言文學)最重要的精華。
 
  不完全受制於漢字的日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擬態語(onomatopoeic expressions)。 又有特多能表現出輕微情況差異的表情表意用辭。 這類的表現法,在戰前的台灣話裡也多少存在過註 2、 只是無法用今日的國字表達出來。 本人相信,不受漢字約束的原住民語言中,應該還保留相當多的這類感情語辭; 必可由老 一輩人們的口中聽得出來。
 
  國語文,因為羅列了各個意義分明的有限數目漢字,是可當做不同口音族群的同文書體的。 它在記述不含情感的事實經過,是很理想的語文。 我們在全國通行上,依然指定它為台灣的「事務性語文」是非常恰當的。 於是,在新時代裡,官場文書、 公文公函、非科技性的報導文章以及哲理性議論文等,依然可用國語漢字白話文。 可是,漢字文絕對不適合用於幼童書籍的編寫。註 3
 
  對民眾的心理健康那麼重要的鄉音文學,應以描寫個人真實感情為著眼點。 這是無法使用有限的國字來完成的。 那麼,台灣各族群都分別去發展出自己的"無特定含義"的「表音漢字系統」如何為每聲音造個漢字,以使族人讀出真正可心領的發音。 台灣話的字音原本就有二千九百之多,還有轉調所生的其他發音。 所以,要造就得造出這麼多的表音漢字。 而一般人都必須在學習相同的國字之前,也就是在進入小學之前,先記住這麼多漢字。 這有可能麼?
 
  捨棄這種表音漢字,則得採用拼音文字。 日本人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韓國人使用朝鮮字,泰國人使用泰國字,俄羅斯人使用俄文字而歐美人士使用拉丁文字。 這些都是可以標音,且本身沒有特定含義的拼音文字。 為了與"漢字"的對比,我們可以通括而稱為「音字」。
 
  為了台灣各族群的口語文學,音字的使用,應該獲得鼓勵與認同。 可用國訂漢字寫出來的部份,使用國字,而不宜使用漢字的部份則可充分運用音字。 這將是國家自身的心理解嚴。  不必再把豐富的情感想像力,擠在狹窄的有限國字的閘道間,以致於成為公式化的字句排列。 有生命力的口語文學,應該是真情的、自由的、流暢的、奔放的。  音感表露著真情,而在文中的聲音裡,藏著本族群流傳下來的情感。


三. 音漢混合型的台文
 
  不宜使用漢字的語辭,還有很多。 原住民各族群的生活話語,原來就與漢語無關,所以要使用漢字去記述是太牽強的了。 只是原住民也會在現行的國民 教育制度下,學用漢字語辭,而加入到他們的語文裡。
       
  漢字句對他們是一種外來語,這個情形與現在的日語非常類似。 於是,如果要記述原住民口語,必然
會在外觀上很酷似日文。
 
  這將是大部份音字中夾雜著一些漢字句的樣子。 這些漢字句,可以用他們在小學裡學習到的國語音或其他台灣通用音來讀出。
 
  福建系台語,俗稱台灣話,也應該採用音漢混合型記述法。 依據眾知的中國歷史,漢人南遷到福建是一千五百年前開始的。 當時住在福建的部落民叫做百越族。  漢人與百越族間語言的融合形成了福建話,這是福建系台語的來源 。註 4
 
  可見,台灣話是攙雜著可用漢字來表達的漢語和不應該硬用漢字寫出的百越語的混合型語言。 過去在非漢字即非文字的觀念下,先人們對來自百越語的語辭,也用漢字來做解說性的記述,於是台灣話中的個個漢字,就有了類似北京音的「漢音」和表意性的「話音」。
 
 

 公元  -600  -300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 
  周 春秋戰國  秦 漢  三國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民 國
-1110      -221-206   265   589  618  960  1297 1368 1604 1912
 -<黃河文化>-----    五胡亂華 --<中原文化>---
               (漢人南遷) -<江南文化>-- (漢人渡洋)
  ────────────────────────────── 
    …… 漢 語 ……   …… 漢語+百越語  ……   … 台灣話 …

  一些漢字的「話音」相當接近「漢音」的,我們可視為漢音的轉化音。  可是,不少「話音」卻非常岐異。 如果未來在國民教育中只要教授漢字的漢音, h不妨將含有這種岐異話音的話語,使用音字來記述而不要硬用漢字。
 
  如此一來,台灣話的現代口語文註 5就成為含有相當多音字辭的漢混合型文體 。
 
  在客家話中,雖然沒有台灣話那麼嚴重,也有不少由漢語的立場來說是發音岐異的話語;這些都該用音字來寫出。 又,口語中的擬態辭和表情表意辭以及形容詞後或動詞前的類別程度助詞,在客家話中,也如台灣話中那樣,相當地普遍。 這些,照樣也不該使用漢字來擬聲,而應該使用適宜的音字來記述。
 
 
四. 拼字與音標
 
  要使用那一種音字呢?  原則上是那一種都可以的。 只是為了能擴展到後述的國際化科技化的課題,也顧慮到今日台灣人的處境,我們傾向於使用拉丁文字。   
 
  日本人已經有傳統的「假名」字,近年來也在社會上大量併用拉丁字來表示日語的地名,商號,書名,及各種告示。 
 
  與拉丁字非常相似的,是各種的音標記號。 我們可以說,為了要正確標出某些聲音來使用的,一套音標記號中,為了識別的方便就大量採納了大家所熟悉的拉丁字母。 但是,此間是有差異的。
  
  音標記號不是文字。 它是對聲音的,解析性的工具 。註 6 
 
  文字應該是理念的代表物。 它與聲音的關係是次要的。 漢字是文字,但是常常可由它的字形之構成來猜出大略的字音。
 
  英文語辭是拉丁字母的直線型組合體。 大部份的漢字是文字要素的平面組合,有左右上下內外的組合。 拉丁字母的直線組合,叫做「拼字」 所以歐美、印度、蘇俄、泰國、馬來西亞的文字都是由拼字辭所構成。
 
  華人從小將漢字一字一字地學習,歐美的小孩也自幼將身邊話語的拼字一個一個記起來。 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人疑慮說,這個拼字的寫法與我家裡的發音不同。 只要是那個理念,就得如此寫,而每人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說法去發音。 
 
  用音標記號怎麼樣?  這是行不通的想法。 音標記號是要將某人在某一場合下對某一句話所發出來的聲音,正確分析來記錄的。 對同一句話,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對方的立場而做出不同強弱高低的發音。 尤其像台灣話有那麼多種的聲調可用的時候,說出來的語音絕對不可能會那麼機械化地,一成不 變。 那麼,音標記號的記述就時 時變化,而對所寫下的結果也必爭議叢生。
 
  不同地區,不同家庭也在習慣上有不同的發音。  此地的發音也與彼地不完全相同,所以就沒有人敢說,本人所寫出的音標記號,天下必可通行無阻也無一人會質疑。 結果就是沒有人敢寫文章了。
 
  更加嚴重的問題是,我們在成長及見識的增長間,學習著更多的話語。我 們要倚靠文字來學習語言,而不是嚴格記憶語音。  我們當中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會寫英文的書信與論文,可是有多少人的英語發音可媚美英國人呢?   我們經由英文的單字學習了英文,而不是音標記號。  語辭拼字是為使人記住那一句話而約定的; 不管是英文或者是未來的台文,我們需要由書本中學習拼字來熟悉那句新語辭的意思。

 
五. 個別族群的拼字辭語文
 
  台灣各族群要建立自己的鄉音口語文學的時候,必先面對語辭拼字的制定問題。 台灣話自1943年起,就延伸教會羅馬字的用字原則來步步建立其語辭的「現代拼字法」註 7。  1988年 1月,獲得內政部著作權,出版了第一部這種拼字的台語辭典 。 這部辭典成為其後推展台灣話語文的基本工具書註 8
 
  聲調上較單純的原住民各族群語言註 9 ,客家海陸四縣語系,福州潮州及其他大陸各地語音為來源的台語,均可依例對自身的話語中不是嚴密可稱為漢語的語辭,迅速協商來制定拼字辭。 這對各族群的文化教育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事。 如此才能在台灣使每個語言族群在 文化上能夠完全平等地發展。
 
  千萬不可誤會將所含漢語的多寡視為文化高低的基準。 不能表達真實情感 的漢語本身,在現實人類社會中,並不能算是高文化的語言。
 
  如此,各族群就有自身的音漢混合型文書,其中的漢字辭是相同的,而只有拼字辭部份需要互相學習。
 
  我們試造過台灣話直接翻譯為客家話的電腦程式註 10 。 對相對式的翻譯,也就相當可讀了。拼字辭部份立刻翻譯,而漢字辭部份也照用拉丁字按鍵輸入,  如果找不到就不翻譯,這樣只把非漢字部份的台灣話的語辭翻譯為客家話的拼字辭,結果由所參與的客家人學員證實為相當不錯而實用的方法。
 
  現在大家都很習慣於台灣話和北京話攙雜的說話方式。 將來,只要台灣話、客家話、山地話等語文內的非漢字辭部份能夠互相尊重,那麼每人說自己的母語,別人都會聽得懂。 這樣一來,就不必再訂立另外的境外語言為「國語」來當為族群間溝通的語言了。
 
  漢字句間攙雜各族群的音字句,這個方法也可適用在外國來的固有名詞。  外國;人的姓名及地名,不必也不該再翻譯為漢字。  科技術語,也可直接使用英文。 生活中的外來語註 11 ,可依照台灣人的發音習慣,略改外語拼字而定為台語拼字辭。 來自日語的外來語,也改用本地式的拉丁字拼字。 實際上,要習慣這個安排,並不需要太久。我們現在在說台灣話的當中,可不是很自然地說著日語來源的外來語麼?   (在只准漢字的法令下,不寫出來罷了)。
 
  1991年,我們為南部中小學教師所編造的台語漢字文電腦文書編輯程式,擁有三千多個漢字及一萬二千個台語漢字辭,可用拼字的鍵盤輸入來叫出註 12 。   最近, 又對其中不宜使用漢字的語辭,做了現代拼字辭為優先的安排。 結果,按鍵叫字辭來寫出的,成為較實用的台灣話音漢混合文,特別適合來編寫電台廣播用的文稿註 13,值得推廣。
 


六. 國民語文教育的程序

  向來的國民教育,將優先課題放在漢字的記憶與北京腔國語的學習。 因為這套國語不是學童家庭裡的母語,其學習有著相當嚴重的問題。 幼童所學到的是偏離真實北京音的「台灣國語」,又因為他們的老師和父母均未曾在華北生活過而不善於使用北京話來表現真實情感,使得小孩自幼得不到情緒訓練,而成長後成為不知情感的一代。
 
  北京腔國語,應該在學童的智能提升後的中學時代好好教導,而在國小階段使用學童的鄉語音來教導國語文,使其不與現實社會脫節,並以國語文體來提升其鄉語的層次; 這個安排是特別值得考慮的。  一向,台灣的學童都為漢字的學習而投下太多時間與精力。   要學到足以閱讀一般書籍的漢字,需要好幾年。  在這期間內,學童不能自己由課外的書籍中充分吸收知識來發展各自的潛能。 這是童年時間的浪費。 不僅如此,應該在六∼九歲間培育的讀書興趣,也因為這個緣故而終生錯過了。
 
  由歐美兒童的實際情形,可看到幼童在四歲開始就能在家裡經由電子媒體來自習拉丁文字,數字及簡單的身邊物體的拼字。 其後在六歲以前,就會自己閱讀故事書。 相信台灣小孩,也會有這個能力,但是兒童故事書必須使用他們的母語拼字辭來編寫。
 
  日本小學一、二年學生的國語課本大部份用片假名平假名來寫。 漢字要到後來才慢慢學習。 小孩的圖書,也依照年齡的增加來增加漢字句的分量。
 
  台灣各地的家庭裡,繼續使用非本地的北京腔,來對家裡小孩講話的時代, 將會在十年內慢慢地消失。這時,小孩成長中的語言,必會回歸為各族群的母語。 在此情形下,學前兒童的自然語言也就是其母語,而能自然習慣的語文也該是他們的母語文。
 
  於是,國內各族群的兒童,在不必學習外來語言的情形下,將能及早熟悉閱讀書籍的技能。福建系台灣小孩閱讀台灣話圖書,客家小孩閱讀客家話圖書,原住民小孩閱讀原住民話圖書,又其他母語群小孩則閱讀各地母語的圖書。
 
  這些兒童圖書,可以由專業的出版機構,做電腦自動翻譯,來供應給全國不同母語的兒童。
 
 

<年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所學語言>  母  語    鄉  語   通 用 語•國 語   外 語 
<所學語文>       ABC字母 母語文  音漢混合文   漢文•外文 
<所看圖書>           兒童圖書  益智書籍  公民書籍  專業書籍 
    ──────────────────────────── 
<語文形式>            情感性•鄉土性    事務性•專業性 
    ──────────────────────────── 
<漢字字數>    0       3∼4(姓名)    ∼1000   ∼1500  ∼2000
                                                                 .嬰孩到小學期間的語文學習與能力

  我們可以參考美國眾多的兒童字母課本和電視節目,製造出台灣本土化的各族群嬰兒識字教育媒體 某族群編寫了一套優良的兒童圖書註 14 ,則馬上翻譯為其他族群的圖書。  於是,各族兒童可以獲得平等的受教育之機會。


七. 國際化的社會環境
  
  台灣社會要國際化,表示要使台灣社會能夠受到國際人士的認同,並要形成一個生活環境使台灣人能夠自然地向國際上謀求發展註 15
 
   原來,台灣這個漢字社會,在外國人的眼睛裡,是個不友善又封閉的地方。 不會漢字,就很難在台灣停留生活。 而漢字中文的學習,又不是很簡單的事。
 
  我們去歐洲觀光旅遊,只要學習過拉丁字母的拼音原則,就能遊覽得很愉快。  外國人來台灣觀光,完全無法單獨旅遊,因為他們看不懂路標、店號、人名、電話簿、甚至菜單。
 
  那麼,來台灣之前,先學一點兒本地語言怎麼樣?  外國人對著漢字的中文,是要如何下手的呢 ? 外國人在台灣,要自己開車去訪問朋友,需要什麼?   要找旅館,要在旅館裡得到充分的服務需要什麼?  他在路上向人問幾句話,能得到滿足的答案麼? 
 
  當這些問題有肯定的答案時,外國遊客才敢來。 國際化的台灣社會就是這樣的社會。 在電話簿上,要找某個人,我們需要懂得他的漢字名字。 而再進一步,我們要會從漢字中算出筆劃數目。  這對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可能是件不太難的事,可是一般民眾都有困難,何況一個不懂漢字而只會叫出對方姓名的外國人。
 
  如果把姓名依照abc順來排列,不知會多麼方便。 同樣的事是,由地圖上要找出某一條街道的位置的時候。  台灣社會的國際化,可能就要由這些問題上開始。
 
  放棄對漢字的堅持,來讓外國人方便一些;就是國際化的第一步。
  
  國際交流,也包括工商企業的文書往來以及外籍勞工的生活管理在此,拼字型的台語文書法是最方便不過的了。 又雖然是國人之間的語文關係,在台灣人的跨國企業內部,採用著現代化的事務儀器的情形下,也為了高效率而快速的文書處理,應該捨棄漢字文書而改用拉丁文字的現代文書法註 12, , 註 13, 16

  台灣企業向海外推進的時候,隨著而會來的問題還有很多。 如由在地工人的職業訓練到駐外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等。 海外有不少國家對漢字有著深厚的敵意,我們何必要去跟他們爭論什麼五千年漢字文化呢 過去數年, 我們在美國以台灣子女為對象所實施的台語現代文教育註 17,已經證實台語可用拉丁拼字來教導海外兒童。
 
  東南亞華人的口語主流是福建話註 18 。  台灣話加上拉丁拼字型的現代文書法,自然有利於我國的南進政策。
 


八. 科技發展為核心的努力方針
 
  吾人說,台灣未來生存的倚靠,唯在於人力資源。  在現代界潮流中,人力資源所代表的是人的腦力。其中主要項目之,顯然是科技開發的能力。 這個能力必須由教育、思考、想像與實驗來培育。
 
  可是,在台灣三十多年來,科技教育未能"本土化"; 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未能讓青年學生使用中文或本土話來思考科技問題。
  
  現在全國各大專院校的理工科系,自二年級開始就不再閱讀中文的科技課本。 所有的課本都是英文的。 於是,一直有很多人責怪這個教育現象,卻很少人會去解析此問題的癥結所在。
 
  本論文作者在1958年起,在國內以中文出版了一些科技專書註 19 。  由這些體驗中發覺到中文科技書的主要困難有二: 第一是科技術語的漢字辭之難以制定(命名法),而第二是漢字文中文法的不確定性。
  
  例如,現在已知的化學物,有七百萬種之多,且隨時在急速增加。 其中,由中文名稱可以清楚判認者,並沒有多少個。 化學之外,如醫學的、農業的、工業的、以及其他各類科技上的英語術語,都可以容易且精確地判斷,可是改寫成漢字辭則不然。
 
  科技術語不要翻譯為漢字辭,而直接照原語寫在文章中,反而易讀。 為此,我們必須盡速習慣於音漢混合型的文書。
 
  中文的各個漢字都有本身的意思。  在文中某個漢字到底是單獨的,或者是應該要和前後的漢字結合為
辭的,如果在閱讀中搞錯,就會做出不對的文法判斷而把文義搞混掉。
 ;
  這是傳統漢字文的困惑。如何在漢字文中凸顯出個別"語辭",是解決之道。  一個大致有效的安排是使用拼音辭來隔開各套漢字辭,又除了極為顯然的漢字辭以外,規定漢字必須組成二字辭,或連結隨後或前行的一個漢字以成為三字辭。
 
  個別語辭的觀念,是古希臘文化能轉化為羅馬文化的大要素。 台語文由傳統的漢字文轉換為語辭觀念明確的音漢混合型文體,或進一步轉化為台語羅馬字文體,將成為台語文的劃時代里程碑。
 
  某一語言的語辭對另一語言的語辭的相對轉換,是不同語言間的自動電腦翻譯法的基礎。 又根據語辭的相對排列所做的文法自動剖析(automated syntactic analysis)是資訊時代的語言學的中心問題註 16, 註 20
 
  在科技快速進展中的國際現況中, 吾國科學界如果不能時時跟上歐美日的科學成就,必難以繼續維持先進的地位。 此事有賴於外國科技文獻的迅速輸入與翻譯。 這項自動翻譯所需的電腦軟體,應該根據上述原理來開發。 但是,要翻譯過來的台語文章的語文系統,如果不能有所改善,則理想的達成將是遙遙無期的了。


九. 結  語
 

  語文,不僅能使人吸收別人的經驗來了解周遭的世界,也才能使我們學會如何去體會別人,並能幫助我們去適應現實,保持精神上的健康。  人類思想中的大部份,是沒有聲音的、經過構思所得的語文。 語文形成了人類的思想體系,所以可見現代的思想系統與社會制度,原來是源自語文能力之所賜註 21
 
  台灣人有自己的思想體系麼?  台灣人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社會制度了麼?  經過冷靜的思考,而感到懷疑的話,應當仔細反省來謀求對策。 因為新時代的台灣,如果缺少了這些,就難有樂觀的明天。
 
  本論文中,完全沒有提到千年前的中國封建思想體系及帝制時代的社會制度,因為這些不是該復甦在台灣的。 今日我們是否單為了台語文言音的教育,就來注重古詩古文等思想性教材,也值得好好反省。
 
  在多族群國家裡,如何讓各語言族群擁有自身平等的語文體系,以發揚該族天生的情感與靈性之呼喚,是國家語文體系新建中的中心課題。 所有的族群,在兒童時期應該能夠迅速學得本族語言文章的讀寫; 因為這是現代人類社會中的基本人權之一。 使兒童普遍地擁有了這項能力之後,再來考慮如何使其中智商較高者學習普通語言及漢族的文字與古老文藝。 如此,讓族群語文依學童的成長而步步趨向於可相通,乃是本文的重要主題。

  今日在台灣,我們要為全民訂定出各族的口語語文體系的時候,不應該只站在學者創意的立場上,無限制地亂造其他族群所無法了解的漢字。 這項為,亦會害慘本族的學童。 各族個別的語言文化必須得到尊重,但是這不表示可以將漢字教育隨意地加深。 增加漢字字數來使學童不勝負荷,乃是莫大罪惡。如何使民眾能夠輕易地寫出內心的話語,才是吾人所要盡心盡意來謀求的要務。
 
  另一方面,語文當為社會發展之工具一事,絕不可忽視。  新的台灣,不可一直沉迷在古典文藝之美感,而視此為語文唯一的功能。要維護古老中華文化的職責,不該全部推諉給海峽此岸的人民。  台灣人的社會,必須謀求國際化與現代化。  這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性問題。 台灣人的語文政策,包括相關的國民教育程序,是我們今天不得不正視的課題了。
 



[ 註  解 ]     財團法人育德文教基金會  地址: 台南市東安路50號4F之14  電話:  (06)237-7958。
 
註 1: 長久而繼續廣範受歡迎的成功推廣,表示一套語文系統的可行性。  在台灣中南部,台語現代文書法的實地教學,起於1987年在台南市太平境教會的"台灣話語文研究會"及在成功大學的"學生社團台灣語文研究社"。  
  1990年2月經教育部的認可,開始開授有正式學分的「台語現代文」課,計有成功大學、台灣文化學院及高雄醫學院開課迄今六年,頗受學生歡迎。  為社會上執行醫療業務的醫師護士,亦有榮民總院及育德基金會的「醫療台語班」「為中小學教師的雙語教育」,成功辦理了各型「 台語師資訓練班」  如:1992年在彰化,1992-93年在台南市,1993年在台中市,1994-95年在台南縣,又如今在育德文教金會裡講授基於現代文書法的台語教學法。
 
  自1991年起,在美各地的有志者,積極推動台語學校運動,幾所大學也開始給東方學生開授 Literal Taiwanese 課。  1992年,更受聘在美國十六所台灣同鄉會及夏令會講述。 此後,則由各地同鄉繼續推廣。
 
  1993年起,對國內社會人士做了推廣,如台中縫紉工會的「台語閱讀法」班、台中台語會的「台文推廣法」 台中圖書館「外省人士台語會話班」育德基金會「鄉親台語會話班」「台語專業人員速成活動」「僑生台語班 等。 這些推廣活動將繼續辦理。
                                 1987~1995 國內母語教學 畫冊 ─→
 

註 2:  "林繼雄:日語擬態語與相對台語句(1992)" 部份內容;"林繼雄:台語教學法(1990)" pp.145∼147<台語的表情表意辭>; "林繼雄: 成年人的台灣話現代文書法(1988)" pp.16-17 <雙重辭>。
~L36;
註 3: 本論文中的諸多教育上的理念及相關數據,見於 "林繼雄: 台語教學法(199O)"; "林繼雄: 台語現代文(199O)";"林繼雄: 台灣母語文進階(1992)"; "林繼雄: 大學台文課本(1995)";"M.L.Lu: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Modern Literal Taiwanese in Latin Alphabet on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Taiwanese People (1993)" M.S.Thesis, Boston University;  "早川: 語言與人生(柳譯198O)";  "蔡樂生等: 教育心理學(1975)"; "Siegfried: Give Your Child a Superior Mind(1966)";  "Meier:Three Theories of Child Development(1965)"; "Bech: How to Raise a Brighter Child(1967)"; "Lewis: Language, Thought and Personality(1963)"; "Decarie:Intelligence and Affectivity in Early Childhood(1965)"; "Crow: Child Psychology(1853)"。
       
註 4:  中國歷史與台灣話,見於: "林繼雄: 台語教學法(199O)" pp.51-56; "林繼雄: 台語現代文(1990)" pp.42-94.
  
註 5: 音漢混合文一辭由作者於1988年2月LosAngeles台灣日活動上首次介紹給美國同鄉。~
    
註 6:  如,"余光雄: 英語語言學概論(1986)"等,語言學書籍上均有強調。
    
註 7   [台語現代拼字原則]  每個台語語辭(word),有它固定的拼字(spelling)。 這些拼字辭均由該語辭的通用發音,合理地拼寫出來。 漢字辭,由古來的漢字音來組合。 
 
  漢字有輕音 ( 平 聲 ) 與 重聲 ( 仄 聲 )。

    平聲 分為 [順 聲 ] 和 [ 彎 聲 ],  而  仄聲  分為 [ ] 和  [ 促 聲 ]。
 
  各聲再依高低來二分為, 即 : [ 順 聲 ] → 高調音, 基調音 ;  [ 彎 聲 ] → 迴升音, 迴旋音
               [ 突 聲 ] → 上突音, 下突音 ;  [ 促 聲 ] → 高促音, 低促音 。 以這套二分法的思考來建立語辭拼字的直覺發聲法。 幼稚園小孩所認識的話句,其拼字是完全背起來的。

註 8: "林繼雄: 台灣現代語音辭典(1988)", "林柏年,林繼雄: 育德通用台音辭典(1995)"。
   
註 9 : 如,"長老教會: 布農聖詩(1984)"; "長老教會: 排灣語聖經(1993)"; "長老教會: 泰雅爾語讀本(1991)"; "長老教會:Pin'aras Ke' Na Bnkis Tayal(1991)"。
    
註 10 :  "育德基金會;鄉親台語會話學習教材(1995)" <台語客語對譯程式>。

註 11 :  "林繼雄:台語中的外來語(1993)" 部份內容。
   
註 12 :  "林繼雄:台語文書打字法(1992)", "育德基金會:台語文師資訓練活動教材(1995)"

註 13:  "林柏年,林繼雄:台文英文打字法(1995)"。
 
註 14: 全羅馬字(拼字)台語兒童圖書,有如 "林繼雄:現代文書法讀本(199O)";  "林繼雄:主日學聖經故事(1)(2)(1988)";  "林繼雄: Amar,Akofng Kax Aswn ee TAIOAAN-OE 兒童讀本(1986)"。

註 15 :  "林繼雄: 大學台文課本(1995)" pp.235-6, 266-74, 295-8。

註 16 :  "林繼雄: 資訊時代的台灣話語文(1990)" pp.1-6,57-72;  "林繼雄: 大學台文讀本 (1990)" pp.236,  283,  299。

註 17 : "馮昭卿校長:美國華府台語學校 十年教學感言(1993)"台灣公論報,台灣教會公報;"台灣時報:趙弘雅:幫助海外台人脫口說台語(1995/2/26)"。 ~L32;

註 18 : "林繼雄: 台語教學法(199O)" pp.139-141。

註 19 : "林繼雄: 基礎化學論(1958)"  606頁;  "林繼雄: 近世有機化學(1962,1963)" 上下冊 700頁;  "林繼雄:量子化學導論(1964)" 312頁;  "林繼雄等:化學品電腦資訊明碼 SEFLIN (1981)" 74頁。

註 20 :  "林繼雄:資訊時代的台灣話語文(199O)" pp.64-72,128-133;"李家同等: Symbolic Logic and echanical Theorem Proving (1978)";  "Nilsson: Problem-Solving Metho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71)"。
 
註 21 :  "Hayakawa: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1941)" 第二篇。



新 時 代 的 台 語 文                             教授論壇「語言政治與政策學術研討會」199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