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雄 傳統文化 專講
1994年 5月 於 台灣文化學院
Chinese Prose and Mandarin
散文與國語
國語的拉丁字化運動
 _ _ _ _ _ _ _   _ __ ●→傳統文藝  _●→ EDUTECH 首頁_ _

音漢混合文:    的=ee; 可=thafng;
內 容: _1. 古早的散文 _2. 長篇小說 _3.文藝解放運動_
       4. 國語 拉丁字化運動
    ˍ
1. 古 早 的 散 文
    ˍ
    ˍ
   無押韻(ah'un)的文章,有散文(safnbuun)駢文pienbuun)。  駢文 是 所謂的對句聯仔(tuiekux-lien'ar)。 駢文以外,無形式上的限制的普通文章,就是 散文
    ˍ
   依照口頭上所講來寫出的文章,就是散文。 Ti 漢字字數無多(bozoe),koq 一般人 ee 思考體系 iawboe 深入的古代,漢字原本是用來寫出一般人teq講的話的文字,所以 afnnar teq 想 就 afnnar 寫出,是很(cviaa-)自然的代誌。
    ˍ
    講kab寫未(boe) 一致,是自從文人干單(kantvaf)aeboeq寫詩詞 駢文的時代ciaq開始的。文藝的產生從(tuy)詩歌開始,所以漢朝以前的純文學,只有 詩歌(sikoaf)
    ˍ
  至於 散文,就是teq記事說理的實用文,其中文字優美 ee,特別ho人講是雜文學。一般來講,依照口語來寫的文章ho文人看未起(khvoax-boexkhie),甚至受著(siuxtioh)排斥。就是afnny,凡是 依照口語來寫文章 ee 人Nho人叫做小說家,而tuy ciaf,口語型的散文就叫做小說。(長篇小說,kaux元朝時ciaq出現。)
    ˍ
    西漢時,出了未少的散文家。最偉大的是司馬遷(Sumar Chiefn)伊的史記(Swkix)採用俗語方言,而富有情感,可講(thafng korng)是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ˍ
    ˍ

    ˍ
2. 長 篇 小 說
    ˍ
    ˍ
    元朝時起,詩詞漸衰,而大眾化的長篇俠義小說興起。
Ciah'ee是用除暴安良做為主題的,乃應當時社會民心的需要來出現的。主要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Suyhor Toan)西遊記金瓶梅(Kimpaan-Muii) 等。 但是,早在唐朝時,就有過杜光庭的短篇的虯髯客傳(Khiujiarm-Kheq Toan)
    ˍ
    長篇小說,除了 俠義小說 以外,還有 神怪小說 如 明朝 ee 封神榜(Hongsiin Pngr)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以及 清朝蒲松齡(Poo Siongleeng)聊齋(Liauzay)
    ˍ
    Kaux清朝時,長篇小說就提升kaux純文學作品的層次。  其中,有吳敬梓(Goo Kerngzuo)儒林外史kab曹雪芹(Zoo Soatkhiim)紅樓夢二書,乃千古名作。一般民眾所欣賞的就有三俠五義kab兒女英雄傳    ˍ
    ˍ


3. 文 藝 解 放 運 動
    ˍ
    ˍ
    末,由於西洋思潮的湧入,中國藝文界產生極大的震撼。  對 古典文學的反駁、創新精神的興起、由傳統詩律的擺脫、文辭 ee 通俗化、外來語kab外國語法的使用等等,攏是當時前鋒文人的主張。 於是,所謂的新民體報館體成做時代風紀之先。
    ˍ
    1919年的五四運動發生前兩年,陳獨秀kab胡適就正面提出 用 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主張。 這是日後的國語文運動的先聲。
    ˍ
    五四以後,文藝觀念遂起變化。散文的創作,有了高度的成就。 自這時kaux中日戰爭的期間,可講就是新文學運動的黃金時代。
    ˍ
    現代語言,所寫的是現代題材,小說kab戲劇是kab詩歌 同為 文學的重要部門。末文人,用小說的創作來教育社會,並來反映政治現狀。當時的新派知識分子就是用小說kab戲劇來謀求社會的改革的。
    ˍ
    為boeq ti中國境內ho語文thafng統一,民國初年時就將清朝官話訂定做為國語。為了全民教育的實施,所要用來教育學童的漢字,不但字體tioqaix確定,字數也tioh限制。
    ˍ
    為著國語文,教育部就選定四千八百零八個常用漢字做為國字
    ˍ    ˍ
    咱今仔日可講,限定 用 ciah'ee 國字 來 依照 北中國文人 所開發 ee 口語文體 所寫出來 ee 文章,就是國語文
    ˍ
    其實,既然 hef 是 承繼 官話文體制 ee,也 就是 千年來 ee 中原小說體 ee 延伸。  全中國各地 無共(bokaang)方言地區 ee 人,只要 oe 了解 傳統 ee 民間小說,就 應該 oextaxng 了解 koq 寫出 這種 文體 ee。
    ˍ



    ˍ
4. 國語的拉丁字化運動
    ˍ
    ˍ
    1919年的五四運動前後,華語拉丁字化的提案陸續出現,一時 蔚為風氣。1917年,朱經農ti報刊上發表專論,講漢字很多 是同音異義而無適合採取拼音化。對cit'ee發難,胡適立刻反駁講,古文中的單一漢字辭,ti白話中改寫做複字辭,afnny單字就成做多音辭,boe時常發生同拼字無共意思的事情;而且ti語文中,某一句的意思,應該可由上下文的關係來了解。
    ˍ
    胡適ti cit'ee時陣,已經了解著台語現代文書法(1943)所注重的文法語法的概念laq。
    ˍ
    1919年傅斯年闡釋了拉丁字化tioh用語辭做為單位的事。  這時,伊kab胡適兩人,有共識著 所謂 ee 拉丁拼字化 不是boeq ka 漢字注音的而已(naxtvia)。尹有認識著拉丁字化是boeq全面取代漢字文的。Zef就是boeq親像今仔日的全拼字型台語現代文,完全用拉丁文字來寫出文章,來謀求語文的現代化kab科技化的。
    ˍ
    Ti 五四運動之前,錢玄同 bad 主張 採用 國際音標,不過 kaux 五四之後,就確認 國際音標 無合 使用,而 改倡 拉丁字文。伊 也 主張講,中國 全面拉丁字化,ciaq oe 擺脫 漢字 ee 束縛 來 走向 現代化。
    ˍ
    蔡元培ti1917年組織了國語研究會,後來改名做教育部國語統一準備會。 1922年,會內的趙元任等人發起數人會,積極研究羅馬字方案。 尹的研究結論,非常類同咱的台羅拼字方案。但是拼音的規則太複雜,看來難以推廣kaux一般民眾。
    ˍ
    雖然是afnny,hef ti hit'當時 iao thafng講是最合情合理的國語拉丁字寫法,所以 ti 1928年教育部正式公佈為「國語羅馬字第一案」。 (依據cit'ee方案,"發罰髮琺"就拼寫做fa,far,faa,fah
。)
    ˍ
    1982年,ti台北的教育部,為了boeq適應海外的兒童教育的實情,就公佈「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在此,模倣著教會羅馬字kab ㄅㄆㄇ注音法,採用聲調記號,如"發 fa-,罰fa/,髮fa,琺fa`"。這個方案,卻ti海外完全boextaxng推廣成功。


散文 與 國語文      錄自 林繼雄: 大學台文課本(1995)p63~66